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提出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。新时代,乡村发展有了新蓝图;新时代,乡村发展开始新气象;新时代,乡村发展谋求新作为。
作为中国唯一的富硒美食之乡--重庆市江津区,党的十八大以来,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,坚持创新发展、绿色发展,把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,抓住农村产业兴这一关键,大力发展富硒特色产业,推动山乡风貌巨变。2016年,江津区富硒产业产值突破40亿元,撬动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22亿元,总量居重庆各区县第一位。
2012年,江津成为重庆市唯一和全国幅员面积最大、人口最多、百岁老人分布最均匀的“中国长寿之乡”。现有百岁老人157人,是重庆市百岁老人最多的区县。解读长寿密码,土壤富含硒元素是其重要因素。经专家考证,江津全境中硒水平以上土壤占90.2%,且硒资源含量适中、分布合理,适合大规模发展富硒种养业。
我国是一个缺硒大国,72%的地区约7亿人生活在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,华北、东北、西北等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。随着人们对“物质文化需要”向“美好生活需要”的转变,农产品需求从“有没有”向“健康”的品质生活理念上转变。富硒产品开始走俏市场,富硒产业成为最具特色、最具发展潜力、市场前景广阔、经济效益良好的产业。
江津抓住契机,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,使绿水青山变出更多的金山银山。立足资源优势,江津成立富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,出台《关于加快富硒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》,编制《江津区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4-2020》,区财政五年来安排6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富硒产业发展。
打开产业兴旺之门
根据全区土壤硒资源和富硒农产品分布,江津对富硒产业生产基地进行了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,集中成片发展粮油、花椒、茶叶、蔬菜、果品、畜禽、水产和中药材等8大类富硒产业。
经过几年的发展,富硒基地初具规模,现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45万亩、水产基地3.8万亩,富硒畜禽年出栏超过500万头(只),形成30多个富硒特色产业示范场(园)。
有了“硒坐镇”,江津富硒花生、花椒、竹笋、茶叶等纷纷卖上了好价钱,富硒大米卖到20元/斤左右,嘉平猫山黄豆卖到17元/斤左右,富硒鸡蛋卖到5元/个左右,富硒鱼也成了市场“香饽饽”。
丰富的富硒农产品促进了富硒加工业,带动了江津商贸流通的蓬勃发展。在江津德感粮油食品加工基地,已聚集了中粮集团、益海嘉里等29家知名加工生产企业,包括金龙鱼、福临门、山东鲁花、红蜻蜓、福达坊芝麻油等五大食用油品牌,以及江津酒厂、玫瑰米花糖、江津酿造调味品等3家获“中华老字号”称号的企业。在白沙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,“江小白”“槽坊街”“韩氏瓦缸”“骄王”等知名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企业聚集,初步形成了以食用油、白酒、调味品及休闲食品等产品为主的产业集群。
开启群众致富之路
富硒富民,富硒产业成为有吸引力、有奔头的产业,成为实现乡村“绿”“富”“美”的有效路径。目前,江津全区参与富硒相关产业的农业企业、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大户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超过3000家,占全区涉农市场主体总量的60%左右。
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2016年全区富硒农业产值达到40亿元、增长21.2%,今年预计达到55亿元、增长37.5%。